【第1篇】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2023
导读:专用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根据小规模和一般纳税人的相关规定,很多人去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有定额的,如果需要超额开票,就需要到税局增量,这个需要什么资料呢?具体的请看下文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专用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
1、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需携带资料:
大额购销合同、购票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税控设备、发票专用章、公章及法人章(用于填制《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
注:当月票量领完用完之后才能办理增量
2、增值税专用发票改版需携带资料:
购票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税控设备、发票专用章、公章及法人章(用于填制《纳税人领用发票票种核定表》).
增值税发票也是发票的一种,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到主管国税部门申请领购增值税发票,并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可以凭增值税发票抵扣增值税. 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简称.用于销售应缴纳增值税的货物时所开具的发票.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后,为确保属于价外税的增值税凭发票注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而印发,供企业使用.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应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分别注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专用发票作为扣款凭证使用的,仅限于购销双方均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上文小编介绍了专用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有身份证,税款设备发票专用章等,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更新!
【第2篇】地税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
公司注册后,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发票不够用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来了解下怎么增量吧。
公司成立后初次申请发票时,税务局会根据公司的收入情况审批发票数量,当每月的发票的数量不够时,可以申请发票增量,那么增量的条件有哪些呢?
①一般纳税人需要先报税在去申请增量;
②需要提前先认证一般的进项票;
③当月的发票买完并且开完验旧。
携带发票增量需要的资料到税务局办理即可。
我们定期会更新最新的税务知识,留个关注吧!
【第3篇】增值税发票增量资料
发票增量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具体的方法是:实名登录电子税务局,单击“我要办税”-“发票使用”-“发票票种、用票量核定及调整”,完成实名刷脸验证,单击“发票票种、用票量核定及调整”,先单击“业务前置监控”会自动判断是否满足办理条件,如果办理条件满足要求,所需增量票种项上的申请类型选择为“变更”,这时即可修改“每次最高领用数量”、“每月最高领用数量”及“持票最高数量”,修改完成,单击“保存”提交税务审核即可。
基于戴尔n5010、windows7、qq浏览器11.2及江苏电子税务局演示实现。
登录电子税务局,单击“我要办税”-“发票使用”-“发票票种、用票量核定及调整”。
需要先实名刷脸验证通过方可单击“发票票种、用票量核定及调整”进入。
单击“业务前置监控”会自动判断是否满足办理条件,如果办理条件满足要求可继续后续操作。
所需增量票种项上的申请类型选择为“变更”,这时即可修改“每次最高领用数量”、“每月最高领用数量”及“持票最高数量”,修改完成,单击“保存”提交税务审核通过即可完成发票增量事宜。
【第4篇】发票增量需要什么资料
答:不是,申请增加发票份数,同要求提高最高开票限额一样,主要的理由是纳税人经济业务量增加,需求数量或开票最高限额增长,现有定额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一、小规模发票增量:
1、当月完成抄报清卡
2、确保已将当月可以领购的发票数量全部领购并当月全部开具完毕、发票已验旧、无结存。
3、携带实名办税员的经办人身份证原件、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副本)或税务登记证、公章发票章、金税盘
4、必要时提供开具大额发票的业务合同
5、依据北京市国家税务局2023年12号公告,小规模纳税人初次办理发票增量业务时法人必须亲自到场。
二、一般纳税人发票增量
1、完成当月的抄报、清卡。过24小时以后才可以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业务
2、确保已将当月可以领购的发票数量全部领购并当月全部开具完毕、发票已验旧、无结存。
3、携带实名办税员的经办人身份证原件、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副本)或税务登记证、公章发票章、金税盘
4、必要时提供开具大额发票的业务合同
增值税发票增量流程有哪些?
1、企业提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书面(打印)申请。(内容:目前主要从事的实际生产经营项目及增量申请前三个月的应税销售收入额、实际入库的增值税额和税负。前三个月的发票使用量及申请增加数量)。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5、如是“重点税源企业”需提交《绿色通道证书》复印件。
6、企业附送增量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销合同的复印件(原件按规定粘贴印花税)。
7、企业近期购进货物或原材料取得(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 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抵扣联的《认证结果通知书》(税务机关打印)原件及复印件。
8、申请日上一个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